清清黄河水,“鱼塘”启欢歌
2023-05-14 04:08:17来源:青海日报

黄河臂弯里的“鱼塘”。本报记者 牛玉娇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牛玉娇

通讯员 循组 王桂萍

黄河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流经90多公里,清清河水蜿蜒而过,随着梯级电站和水库,在这里留下大小不一的水域。一排排养殖集装箱、一尾尾肥美的冷水鱼,2022年冷水鱼年产量427吨,年产值2135万元……一幅水产兴旺、渔业富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图景徐徐展开。

5月11日,在循化县清水河下游,白庄镇团结村福林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冷水鱼养殖场内,鲜活的鱼苗在养殖集装箱内游来游去,老板马忠义抛洒鱼食、查看鱼苗长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每天叫醒我的都是‘生意’,忙不过来啊……”说话间,马忠义开始在电话中接单、出单。

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2020年,勤劳肯干的马忠义成立了冷水鱼养殖场,发展鱼苗养殖、自学鱼苗繁育技术,马忠义带领着村民奔向了致富路。

而在此之前,人们看着黄河水从脚底流过,内心毫无波澜,马忠义也一样。

转折出现在2018年,循化县委组织部开展了一次省外观摩学习活动,马忠义等党员干部参观了外省冷水鱼养殖基地。

“说是养殖基地,更像是景区,池塘的水清澈见底,基础设施先进,养殖基地工作人员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冷水鱼养殖的技巧,让我们大开眼界。”

观摩结束后,回到家的马忠义内心蠢蠢欲动:“循化水资源这么丰富,团结村地理位置这么优越,我们也可以研究研究冷水鱼。”

选址、打报告、拿批文等真正付诸行动,马忠义才发现搞冷水鱼养殖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文化程度受限,材料需要找人代写”“初次创业,不知道该去哪里弄批文”“掌握冷水鱼养殖技术谈何容易,失败了无数次”……

而当时,循化县各级党委、政府也在积极制定惠民政策,白庄镇党委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积极争取项目,推动马忠义的冷水鱼养殖场正式营业。

“这里的水温适宜冷水鱼养殖,梯级电站和水库的地势落差使池塘水体不断流动交换,鱼类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发病率低。”

随着时间推移,马忠义的养殖场营业额不断提升,自己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冷水鱼养殖“土专家”。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眼看鱼苗价格快速上涨,成为限制增收的一大障碍,马忠义又开始研究鱼苗繁育技术。

经镇党委、政府对接青海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马忠义的养殖场逐步实现了自主化育苗繁苗,解决了鱼苗价格昂贵、投入成本过高的问题。

查汗都斯乡大庄村养殖户韩强在马忠义的养殖场购买了250公斤鱼苗,他说:“过去,鱼苗都是从外地购买,成本高,成活率也没有保障,现在在本县购买,路近还有技术指导,成活率高。”

“看着一个个鱼卵慢慢长大为成品鱼,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马忠义的神情里自豪难掩。

繁育技术自主化,让马忠义的鱼苗生意像网一样,覆盖到海东化隆、甘肃临夏等地,不仅增加了养殖场的收益,更提升了产品品质。

马忠义说:“通过提升养殖技术,目前公司年产量大概有15吨左右,年销售额90多万元,整体成色较去年有所提高,现在冷水鱼肉质鲜美,市场前景一片广阔。”

截至目前,循化县共有3.42公顷冷水鱼养殖场,“黄河循鳟”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冷水鱼养殖全面拓宽了乡村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多就近、稳定的就业岗位,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就业技能和质量显著提高。

“冷水鱼”变“热产业”,马忠义等养殖大户不断带动村民参与冷水鱼养殖,手把手传授养殖诀窍,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主力军”。

如今,黄河臂弯里的团结村不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也越来越宜居。

马忠义在养殖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技术,更提高了环保理念。他说:“集装箱养殖相对网箱,箱体材料环保、养殖密度更高、饲料浪费少、污染小。”

他的10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2000尾鱼,为循化县水产养殖由大水面网箱养殖向陆基循环水养殖方式的转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进一步提高了黄河水域环保力度。

现在,马忠义等养殖户多了一个发展目标:“以水养鱼、以水净鱼、以水保鱼”。就是通过使用优质饵料、降低残饵量、做好鱼管理,正确使用鱼药,降低水污染,做好“水”文章。

马忠义说:“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村才能发展,农民的精气神才能提起来,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青海日报》(2023年05月14日 第1版: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标签:

最后一页
一气呵成的意思解释_一气呵成的意思 世界视点

精彩推荐

资讯News

  • 聚焦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