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社交,喜欢独处,封闭自我”:你是社交恐惧症吗?
2023-05-18 07:08:43来源:亦开怀说心理

对于“社恐”的人来说,在现实中与人交往,就是一种大型的折磨。

那种感觉就像什么呢?

就像你身上不着片缕,奔跑在路上,被人围观的大型社死现场。


(资料图片)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能线上聊天解决的问题,就不想线下见面;

能宅在家里,就不想去人多的地方;

走在路上遇到熟人,能假装看不见最好;

独自走在路上,手不知道放在哪里,只想低着头赶紧到目的地。

跟别人打交道时,会让你紧张,焦虑,甚至是说话结巴。

……

网上有一个“社恐等级表”。

入门级:不愿意线下购物,尽量线上购物。

初级:遇到熟人,就假装玩手机,甚至是绕路走。

中级:手机长时间保持静音,避免接听电话。

高级社恐:害怕别人一切的“热情”和问句,不知道如何回应。

究极社恐:抗拒一切的肢体接触,一旦产生,会让你瞬间愣住。

你处于哪一个社恐等级的水平?

-01

人为什么会有“社恐”?

1、性格内向者,更容易社恐

社恐,是天生的吗?

并不是。

性格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方式,社交选择。

比如:性格内向,害羞的人,在社交中同样如此。

他们只有在熟人面前,能够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在陌生人面前,就变得拘谨,谨小慎微,不知所措。

为什么内向的人,畏惧社交?

本质上来说,就是两个字决定:能量。

内向者获取能量的渠道,主要源于“自我”;

看书,看剧,自我调节,在熟人、可以信任的人面前寻求帮助。

而性格外向的人,则通过社交获取能量。

越是社交,他们就越能充满自信,充满激情。

2、“自我价值感”低的人,越抗拒社交

有个真相是:

经济基础,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交走向和选择。

一个人越有钱,就越喜欢“社交”,因为在社交中能够放大他内心的价值和成就感。

被人需要,被人追捧;

被人围绕着,被人赞美着。

而一个人没钱呢?

他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过得拮据,他也就没有底气去社交。

要知道,多数社交都是要花钱的;

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他在社交中也是缺少底气的。

举个例子:

两个孩子是邻居,从小到大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而这两个人,也最容易成为家长“对比的对象”。

优秀的那个孩子,更自信,更外向;

被贬低,被指责的那个孩子,更抗拒社交,也更加叛逆。

说明了什么?

“一个人内心的价值感”,决定着他的社交态度。

3、社恐,也是一种“懒惰的社交方式”

有些人的社恐,跟长时间养成的习惯有关。

比如说:

他很懒,也很宅,更喜欢独处;

他认为社交吵闹,无法在社交中寻找到共情的人;

他认为社交带来的价值,远远无法让他产生社交的动力。

久而久之,他的社交状态就变成了“社恐”。

不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无法做到收放自如;

在人群中感到手足无措,因为他太久没有参与到社交中。

有些人的社恐,并不是真社恐,而是他们懒得去社交。

他们更愿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相处模式,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比如:

有些人懒得线下社交,在别人眼里就是“社恐”;

却不知,他们都在线上社交,在网络中变成了“社牛”。

-02

“社恐”需要改变自己吗?

社恐的好处:

一个人长期处于社恐,那么他就适应了“一个人生活”的状态。

独处时,他才能够发光;

独处时,他才能真正去享受这些属于自己的安宁;

也只有在独处时,他才是放松的,情绪平稳的。

而且,对于社恐的人来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往往能让他们拥有清晰的,理智的头脑。

社恐的坏处:

《进化心理学》中表明:

人本就是群居动物,无法摆脱与外界建立联结。

在诸多领域都是如此:单打独斗的人,或许能够获得“个人英雄主义”的某些成绩;

但是,单打独斗的人,最终的结果和成就,绝对比不上团队集体的合作。

当我们脱离了社交,脱离了群体本身,是不利于个人发展的。

除非,你不需要工作,不需要事业,不需要感情,已经做好了一个人过下去的准备。

如何改变自己的“社恐状态”?

如果你是一个社恐者,并且打算尝试跟外界建立联结,改变自己的社恐,有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多一些“心理暗示”

心理学上有个“镁光灯效应”,意思是:

人们常常会高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地位和存在感。

比如:当众出丑时,以为周围的人都会记住你的这个槽点;

实际上,人们只会记住片刻,很快就会忘记这件事。

社恐者的本质,是“心态的问题”。

他们容易放大外界的看法,过度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将自己想象成“弱势的,不被人喜欢的”定位。

而想要打破这个困局,就需要你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

“别人的看法没那么重要,也没有人会一直盯着我。”

第二:寻找你的“社交价值”,让价值驱动社交

给你100块钱,你愿意跟人社交吗?

对于社恐者来说,想必是不愿意的。

但是如果把这个奖励,放大100倍,变成1万;

这个时候,社恐者就愿意为了获取这些利益和价值,强迫自己去社交。

人在做某些事情,都需要“内驱力”。

内驱力是什么?

可以是爱,可以是钱,可以是内心的价值感……

寻找到属于你的社交价值,跟外界社交时,弄清楚:

我为什么要社交?

社交能带给我什么好处?

这样做,会给我带来损失吗?

每一个社恐的人,都处于焦虑,矛盾与纠结的心态中。

无论如何选择,都不要让自己陷入“精神内耗”。

话题:

你是“社恐”还是“社牛”?

作者亦开怀,情感心理学创作者,你的情感心理咨询师。

关注我,每天都可以看更多两性、家庭,社交心理文章~

标签:

最后一页
绿色能源促发展

精彩推荐

资讯News

  • 聚焦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