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南阳|申伯 古宛城建设第一人
2023-06-13 17:08:19来源:顶端新闻

正在修建中的申伯公园 全媒体记者 刘佳霖 摄

在南阳市中心城区范蠡东路上,以宣扬申伯文化为主题的申伯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建设着。这座结合古驿道、接官亭、申伯遗址碑等遗迹的游园,将成为崭新的“地标性”人文景观,不仅满足周边群众悠闲需求,同时也让申伯——这位有史料记载以来的南阳城市建设第一人,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资料图片)

西周外戚 封于谢邑建立“南申”

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炎帝部落,姜姓,申国公子诚,周厉王的妻舅,周宣王的母舅,《苏辙集》称赞道:“成王之母邑姜,齐侯世受其祉;宣王之母申后,申伯亦赖其宠”。

南阳市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馆员张卓远介绍,西周时期,周宣王为了加强对“南土”局势的控制,遏制楚国势力的崛起,封王舅公子诚为“申伯”,建立“南申”, 制衡南方之国以图“南土是保”。

申伯的封地在汉水流域地区,周宣王“饯送申伯还南,防御夷楚,保卫南土”。申伯在谢邑定居(今河南南阳一带,原为古谢国封地),贤相仲山甫称赞申伯为:“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为了在谢邑新建申国首都,周宣王将大臣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谢邑,对此《诗经》有记载:“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张卓远说:“关于申国的这次南封盛况《崧高》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崧高》是《诗经》中体现南阳最早的诗篇。”

据《水经注》载,淯水“又经宛城东,其城故申伯之都,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申伯揭开了南阳城市建设的篇章,可谓有史料记载以来古都南阳城市建设的第一人。张卓远说,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光绪《南阳县志·田赋》:南阳田赋之制,於周最善。昔申伯邑序(《潜夫论》),召伯治之百亩而彻焉,故其诗曰:“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美矣哉!王之制也。”

中爯父簋 印证“南申国地望在南阳”

“关于南申国的地理位置,史书上有不同的记载。”张卓远说,《汉书·地理志》等认为申伯之国在南阳郡宛县(今南阳一带),而《通典》认为申国在唐代的申州(今信阳一带),国内考古界、史学界对此也曾多有争议。“上世纪80年代,市文物部门在南阳一个西周贵族墓葬群发现了能确切地证明西周晚年申国在南阳的文物——中爯父簋,从而为解决学者们争论已久的申国地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1981年,市文物部门在南阳城郊砖瓦厂发现了一座西周末年的贵族墓葬,出土一批青铜器,其中有两件中爯父簋。一件中爯父簋保存完好,其鼓腹,兽形双耳,下有垂珥,微圜底,圈足外侈,有三虎头状矮足,通体用直条纹、窃曲纹及垂鳞纹等装饰,上有铭文:“南申伯大宰中爯父厥辞作其皇祖考夷王、监伯尊簋,用享用孝,用易眉寿,屯佑康和,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中爯父簋系申国之相中爯父为祭祀其祖、父两代人所作。中爯父簋的发现确切证明了西周时的申国在今南阳市,解决了多年来申国地望之争的问题。”张卓远说。

1989年冬至1991年5月,市文物部门在城郊砖瓦厂取土过程中发现春秋、战国及汉代等时期的古墓群,共计出土各类文物约3000件,发掘墓葬近300座,此次发掘主要以小型土坑墓为主,兼少量砖室墓。该批春秋墓葬被认定为申国贵族墓,这批随葬器物的出土将成为研究春秋、战国、汉代历史时期的标尺性器物。

2015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李八庙发掘一处东周墓地,出土铜器、陶器、玉石器300余件,其中“申伯戈”的出土为申国的研究增添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申国也有了新的认识。

申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是南阳历史的重要一环,正在建设的申伯公园更好地保护古申国遗址等遗迹,这对南阳的城市文化也是一个有益补充,同时,也是满足市民观光、休闲、娱乐、科普等功能的区域性城市公园。(全媒体记者 马苏)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

标签:

最后一页
站起来2008奥运会_站起来 北京2008年奥运歌曲

精彩推荐

资讯News

  • 聚焦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