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竹记
2023-08-04 09:09:54来源:四川日报


(相关资料图)

穿越秦岭是我多年的梦想。故乡在秦岭北麓的黄土高原,八九岁时跟随父亲去山里背柴,其实去的是小沟壑。半夜摸黑上路,天光放亮时,腿疼得走不动了,还在山外面转悠,连秦岭的小沟壑都没进入呢,望着近在咫尺的崇山峻岭,心想着秦岭太大了,山里面到底是啥样子,有没有人呢?

后来,才知道秦岭深处不但有人家,还有很多县城:太白、凤县、佛坪、洋县等。更重要的是秦岭山里有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等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我在秦岭的四宝科学公园见到了这些动物的真面目,尤其是那只棕色大熊猫,它跟黑白相间的普通大熊猫体形、神态无异,只是毛色不同,更是十分稀有。大熊猫本身就够神秘的,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八百万年,被誉为动物“活化石”。

初夏时节,从西安乘高铁向秦岭进发,沿途皆是高山深谷,本以为会看到秦岭的本来面目,谁知高铁一直在隧道里穿行,偶尔能见一丝天光,也是秒闪而过,根本看不到山里的风景。四十分钟后,进入秦岭腹地——佛坪县,这里是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区,自然资源丰富,植被密集,环境优美,尤其是大熊猫最爱吃的箭竹,生长茂密旺盛,遍布高山谷底,适宜野生大熊猫繁衍生息。

大家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箭竹。看到丛生的大片箭竹,以我狭隘的理解,箭竹细小低矮,便于大熊猫采取,也好咀嚼,所以才爱吃吧。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这只是一个方面,箭竹里含有大熊猫需要的营养更高一些。但是大熊猫体内没有过多的能量贮存,为了保存能量,大熊猫必须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的活动,因此,它们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时也只在一个很小范围里活动。大熊猫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其他植物,但进量极少,动物园为保证大熊猫身体健康,经常会搭配一些苹果、蜂蜜之类的营养品,以延长它们的寿命。

大熊猫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与肉食类动物相似,有着相对较短的消化道、锋利的犬齿、单室胃,没有盲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以高纤维竹子为主食,适应以竹为生的进食结构特点,如咬肌、齿冠齿突极其发达,前爪除有五趾外,还演变出一伪拇指组成对握结构以便于握住竹子撕咬。它们吃进去的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很短,许多营养来不及吸收就排泄出来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动物园里熊猫馆几乎闻不到臭味,它的粪便大多是还没消化的竹子,竟然能闻到淡淡的青竹味道。据说,熊猫的粪便经过处理后还能制造成上等的宣纸,由此可见,熊猫的进食结构是何等简单便捷。

关于大熊猫的食物链,想必人类已做过多种试验,所以,保护大熊猫,首先得保护箭竹,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熊猫的生存。工作人员说,大熊猫是逐竹而居,秦岭山里的气候、土壤适合箭竹生长,所以才成为大熊猫的生存乐园。而且,大熊猫皮糙肤厚,皮最厚处可达十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五毫米,有一定的耐寒性。野生大熊猫在冬春季节下山来吃谷底的箭竹,天气稍热,像眼下这种气候,它们受不了闷热便爬上峰顶寒凉处避暑,这时山顶上的箭竹正是鲜嫩的时节。随着气候和食物分布的变化,大熊猫有垂直迁移习性,夏季上移高山、撵笋觅食,秋冬高山积雪时则下到中低山谷地带活动。

因此,工作人员给大熊猫的这种转场觅食创造了一个词:转竹。倒也挺贴切的。

初夏这个时候来佛坪,很难看到野生大熊猫,站在大熊猫出没的秦岭深处,眼前是大熊猫喜食的成片箭竹,身后是中国南北分界的高大山脉,心里感慨颇多。终于穿越了南北分界线,实现了进入秦岭腹地一探究竟的多年梦想。所以说,这趟寻踪国宝之旅,非常值得。

最先发现大熊猫的地方,是四川雅安的宝兴县。这个县与陕西的佛坪县一样,藏在大山深处。

1862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中国居住期间,听闻宝兴县动物种类多,便从上海来到宝兴县。直至七年后的一天,他在大山深处人家里发现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毛皮,惊讶之余,他激动得忘乎所以,那种心情绝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多年研究野生动物的经验告诉他,农家墙上的这个动物可能是动物学上一个非常奇特的新品种,或将填补世界动物史上的空白。为了得到这种从未见过的动物,戴维雇用了二十多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于当年的五月,戴维终于捕到农人口中的“竹熊”,依据表面形象,他把“竹熊”改名为“黑白熊”,这个称呼贴切而可爱,也是大熊猫第一次被正式命名。戴维把这只黑白熊悉心饲养了一段时间,决定将它带回法国。那时候,我们国家的动物保护意识不强,尽管西方人已寻求大熊猫半个多世纪,并且知道它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可中国人对大熊猫的了解几乎为零,猎人可以任意捕猎这种食竹的动物,就没有人阻止戴维的行为。但这只“黑白熊”经不起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展出,引起巨大轰动。

大熊猫的历史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下,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生活到了今天。

在雅安荥经县貊貊家园了解到,大熊猫喜欢在自然界不受约束地生活。野生大熊猫有着难以置信的聪明才智,它一旦身体不适或者遭遇意外,第一时间会来到人类居住地寻求帮助,它们对人类没有丝毫敌意,是不是知道人类不会伤害它才会这么做,就不得而知了。大熊猫性情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暴露真面目示人。它们很少主动攻击其他动物或人类,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会避开。貊貊家园专门设立了大熊猫放归自然点,将那些跑到农户寻求帮助的野生大熊猫接过来,经过专业医疗救助,使其身体彻底恢复健康后放归大自然。这个点选择在大熊猫最喜欢的高山地区,自然环境优美,资源比较丰富,只是距离人居住的县城很远。连绵不绝的盘山公路,还有高海拔,使我们的心肺功能难以承受,连我这个走遍高山大漠久经考验的老兵都晕车了,可以想象驻守在放归点的工作人员吃了多大苦,克服多少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困难,才坚守了下来,为保护大熊猫付出了心血。

环顾放归点四周,树木林立,箭竹苍翠,环境幽静,这里的确是大熊猫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保护世界珍稀动物,为了国宝繁衍生息、永世长存,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文化遗产,大熊猫保护人员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辛苦,还有高原缺氧的袭扰,在此,我默默致敬。

标签:

最后一页
熬夜打牌近20天 46岁男子突发急性心梗

精彩推荐

资讯News

  • 聚焦Policy